老子关于战争的名言(55句)

2023-10-23 12:45:29 阅读:

老子关于战争的名言

1、(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毛泽东)

2、如果我们不结束战争,战争会结束我们。威尔斯(老子关于战争的名言)。

3、进城后,日军第一件事就是让翻译找当地百姓打探那个高台是什么工事,为什么会有特殊的功能。得知那是太上老君的升仙台时,整个日军队伍哗然,梅川太郎更是张大了嘴巴,一句话也说不来。

4、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在你乐意时结束。马基雅弗利

5、纵观人类文明,我们已清晰地看到人类要想长久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走向“守望相助、和平共处”的时代。所以,老子近三千年前提出的反战思想是具有远见卓识的!

6、 老子《道德经》是道教的圣典。凡是一种宗教,必有一种信仰,有信仰,必有所以信仰之理由,用语言文字来说明这个理由,使人们能够了解而容易入门者,这就是宗教家所谓教理;某一宗教根据本教中经典著作,扼要地并概括地提出几个字或几句话作为信徒们平日思想和行动的准则,而且对于全部“教理”都可以契合,不显然发生抵触者,这就是宗教家所谓“教义”。  道教最高的信仰就是“道”,第一部讲“道”的书即老子《道德经》。后来道家和道教中许多名人著作都根据老子这部书而加以充分的发挥或给予象征的演化。假使当初没有《道德经》,后人也就不可能无原由地凭空创造出一个道教。这个教我们若仅从表面形式上看,诚不免“迂诞谲怪”(《隋书·经籍志》对道教的批评)、“杂而多端”(《文献通考》关于道教的按语);如果脱去它的外衣,观察它的本质,尽管派别分歧,茫无系统,其间仍然有它自己独立的精神一贯到底,两千五百年来未尝断绝,由此可见老子哲学思想之伟大。(老子时代虽不可考,唯自古以来都承认老子与孔子同时,而且年龄比孔子较长;孔子时代,大家知道得清楚,就是生于前551年,殁于前479年;从孔子生年算到现在,已有两千五百一十四年,所以老子到现在也有两千五百多年。至于道教中传说“老君住母胎八十一年,于商朝武丁九年降生”,到现在已有三千几百年了,这些话无人相信,我们不能把它作为根据。)    先秦、西汉的“道家”和东汉以后的“道教”,两者面貌不同,如何能够结合?就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信仰。信仰什么?就是老子之道。东汉张道陵创教以前,只有“道家”而无“道教”,但“道教”的思想萌芽早已潜伏在“道家”诸子之内,后来才逐渐得到发展。自从“道教”产生以后,“道家”之书除了仅有几种古籍而外,并无新的著作流传,我们就盲目地认为它的继承永远断绝了吗?其实不然。  历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整个的“道教”完全被“道家”哲学精神所笼罩,其中知识分子包括在朝、在野、方内、方外一切信仰的人士,凡关于治国修身之道,他们都崇拜老子;关于隐逸全真之道,他们都效法庄子(庄子在道家的资格等于儒家的孟子,儒家则孔孟并称,道家则老庄并称);关于神仙变化的传说,他们都根据《列子》的幻想而扩大之,更加捉影绘声,描摹尽致(列子书中《穆王》、《汤问》二篇,汉刘向已说它迂诞恢诡,非君子之言,但刘向也不能不承认列子是道家)。在这种情况之下,偏重于理论性的“道家”和偏重于宗教性的“道教”,彼此打成一片,实际上已分不开了。  历代以来道教界尽管受尽了儒家的排斥和外界的讥笑,而道教自己半入世、半出世的作风,竟立于不败之地,其原因何在?就是它的教理教义深入人心,普及社会各阶层,适合群众所需要之故。我们今日研究道教,对于这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必须认识清楚,否则,就不能批判地接受。诋毁者固然是隔靴搔痒,赞美者亦未必恰如其分。已往学者们总是弄不明白,“道家”哲学思想为什么混杂于“道教”的宗教信仰中?“道家”的老子为什么变成“道教”的天尊?他们常常著书立说,企图把“道家”与“道教”分开,使太上老君坐不稳三清宝座,但惜徒费纸笔,那些文章并无丝毫效果,因为他们既不懂社会群众心理,又不察道教历史根源,只算得一个书生的见解而已。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8、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萨卢斯特

9、规律二:真正有道之人,不是霸气侧露,而是点到为止。

10、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海塞

11、譬之若水火然,善用之则为福,不善用之则为祸。——吕不韦《吕氏春秋·荡兵》

12、    5  无为而治道理之三:守静(3章)

13、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

14、如果我们不结束战争,战争会结束我们。威尔斯

15、刘苏里:如果说改革开放30年一直沿着老子曲线的前半段走,是开不出后半段来的——把这个虚线变成实线。古典智慧当中,还有谁能给我们从虚线到实线以启发吗?

16、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露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17、在和平年代中,儿子埋葬父亲。但是在战争中,父母埋葬儿子。

18、爱情和战争都是不择手段的。——弗·斯梅德利

19、机在于应事,战在于治气。尉缭《尉缭子十二陵》

20、2009年冬天我到河南周口市去讲学,讲学之后到鹿邑去拜老子,河南省鹿邑县,有一处遗迹,那就是老子设坛讲学的地方——老君台。很奇怪的是,在老君台的下面,有一根白色的方柱,方柱四面分别用日文、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文刻写了这样一句话:“我们祝愿世界人类的和平”。方柱的创意来自梅川太郎,梅川太郎是谁呢?一个70年前侵华日军的炮手。

21、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23、美德是一种战争状态,我们生活于其中,就要常常与自己作斗争。卢梭

24、    西方思想原点,政治方案有替统治者说话的(柏拉图),但也有替老百姓说话的(耶稣)。西方后来的历史,沿着这两条脉络发展,校正。相比较,中国像是只有替统治者说话的方案。但统治者却谁的账也不买,只考虑自己的得失、利益。中国历史的吊诡,不止古典时期,近现代亦如是也。老子方案,似乎就是这一切吊诡的原点之一。它更像是陷阱。

25、(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俾斯麦)

26、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希特勒

27、“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不过,中国的学问都是原始的、模糊的、坯胎状的,几千年都没有发展。(www.lzcn)

28、传世《道德经》关于“道”的思想与这个思想认识相去甚远,是非常不准确,不真实,不客观的。故2000多年来,后世的人们从《道德经》中并没有感受到更多的关于世界关于自然的哲学思想,后世也因此未能进化出与帛书《老子》一脉相承的哲学思想和哲学专著。中国的哲学源头也因此发生重大的走向变化,脱离自然哲学实际,彻底的走向更注重人文注重道德的人文哲学,“儒家”学说因此绵延盛行至今。

29、撤退可能是巧妙的,但是胜利是在相反的方向。——曼施坦因

30、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唯一美德,以求和为唯一耻辱。——肖伯纳

31、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冯梦龙

32、    第一定律:财富创造律。财富创造取决于生产者是不是有积极性,生产者是否有积极性,又取决于是不是多干多得,少干少得,自作自受。自作自受的制度是什么呢?承包制度是浅层的,产权制度改革是深层的。最能调动财富创造积极性的产权制度是:个人自主决策,成功了自己受惠,失败了自己承担结果,自作自受,这就是自由的标准定义。这种自由的深度和广度,与财富创造正相关。两个东西之间稳定持久的正相关,不就是一个定律吗?这就是改革者认识到的第一定律:财富是怎么创造出来的,财富创造的强度与自由度正相关。

33、(相对于战争结束来说,我们更希望所有的战争本就没有爆发。富兰克林D罗斯福)

34、有人说,恐怖主义和合法战争不一样,其实有什么不一样的呢,本质上无都说明了我们对待暴力和战争的根本态度。

35、狮子率领的羊群战斗力远胜由绵羊率领的狮子。亚历山大大帝

36、  抱朴  《老子》第十九章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朴”就是“朴素”的意思,《说文》说,“朴,木素也。”在《道德经》中“朴”字也有时作为“敦厚”来解释,《老子》第十五章说:“敦兮其若朴。”  “朴”字的意义在《道德经》中有时也可当作“道”字解,如第三十二章云:“朴虽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又有时说成“归朴”,如第二十八章云:“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庄子》和《列子》中则说成“复朴”。庄子说:“明白入素,无为复朴。”列子则说:“雕琢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庄子》第七篇中也同样有这两句)它们的含义是差不多的,“朴”字都是指朴素之道而言。  “朴”字在《道德经》中有时用在修养方面,说的是做静功时所要求达到的一种境界,如第三十七章云:“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这一章经文似乎是讲治国之道,若把它作修身之道讲,更切合于实际。他又将“朴”字作为政治领导方面最理想的标准,如第五十七章说:“我无欲而民自朴”,政治的作用都是上行下效,在上者如果能做到无欲的地步,民间风俗也就变为淳厚了,上无欲,下亦无欲,无欲即是朴。老子这个教训是针对着封建时代一班侯王们而言的,因为他们都犯了多欲的毛病。  老庄这种归真返朴的思想,后来则发展成为道教的人生观。东汉魏伯阳在他的《参同契·自序》中说自己是“郐国鄙夫,幽谷朽生,挟怀朴素,不乐权荣”;晋代嵇康也在他的《幽愤诗》中说:“托好老庄,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嵇康好道,他作了一篇《养生论》很有名,此诗又说“守朴”、“全真”,但惜他能说不能行,后来被仇人所诬害,司马昭把他杀了,可见理论要结合实际,空谈是无用的。魏伯阳自序末段有云,“委时去害,依托丘山”,他自己真能实行做到,所以他的结局比较嵇康竟有霄壤之别。    老子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同时他还说过一些“无欲”、“不欲”等和“寡欲”相类似的名词。  在老子的修养方法中,对于“人欲”的节制,是认为非常重要的,《道德经》第四十六章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他这一认识,是从他的“道”中体会出来的。《道德经》第三十四章说:“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故常无欲,可名于小矣;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于大矣。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他说,“道”的伟大是说不完的,从大的方面来说,是万物归焉而不辞;从小的方面来说,就是“无欲”,但圣人务小不务大,而结果却能成其大。他认为“道”的本来面目就是“无欲”;“无欲”的后果则是成就了“道”的伟大,所以主张“寡欲”。  后来道教中对于老子的“寡欲”精神,主要是表现在他们的戒律中,较早的有“道民三戒”、“箓生五戒”、“祭酒八戒”、“想尔九戒”、“老君二十七戒”;后来又有“初真十戒”、“中极三百戒”和“天仙十戒”,一共是三百二十戒,虽说“戒重于因,律重于果”,但它们是都尽量地发挥了老子“寡欲”的精神。  同时在道教经典中,对“寡欲”也做了不少理论方面的解释,《云笈七签》卷八十七《太清神仙众经要略》中说:“夫民之生性,莫非气烦,气烦则嗜欲生焉。原夫嗜欲之本,势不逾乎口实五味,体充衣暖,男女偶适之间而已矣。”又说:“夫嗜欲之茂,好利而恶害,喜荣而忿辱……故其向荣也靡知足;其喜,故其触辱也莫知已。”说明了“欲”的根源和它的弊害。在卷九十《七部语要》中说:“喜怒乱气,嗜欲伤性……如水性欲清,泥沙污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与性相害,不可两立。”更进一步说出了“欲”对于“气”和“性”的关系,也就是它在修养方面的弊害。

37、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李维

38、    吴思:以退为进,欲取先予,讲这种反向行动的原理的有25章。这25章里头包括了与民众利益一致的4章。给民众好处,就是一种反向行动,结果是:“以其无私,是以成其私”——统治者越干无私的事,对他自己越有利。这是反向行动部分。

39、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

40、    3  无为而治道理之一:守道(2章)

41、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俾斯麦

42、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唐·张藉

43、每一代都至少应该经历一场战争的洗礼。希特勒

44、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所以很多人对《道德经》的学习或是体悟,就仅仅限于《道德经》几句话,比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而已,学习道德经,只是成了口头上的事情,即使学习研究《道德经》的人,也仅仅是停留在学习研究的层面,而没有真正的在生活中践行老子的智慧。

45、战争使多数人流血,却养肥了少数人。威廉申斯通

46、    2  不守道的统治者近似盗贼(1章)

47、  柔弱  老子说:“弱者道之用”,认为“柔弱”就是“道”的作用。他在谈修养方法的时候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在谈论物理的时候说:“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在谈到人的生理现象时说:“人之生也柔弱,死也坚强。”此外,他还说过:“柔胜刚,弱胜强。”又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相反的,他则说:“物壮则老”,“强梁者不得其死”,“勇于敢则杀”,是明确地指出了“柔弱”的功用和“刚强”的弊害。  在后来道教中,“柔弱”主要是用于他们的气功修养方面,《云笈七签》卷九十一《七部名数要记·十三虚无》中说:“呼吸中和,滑泽细微谓之柔;缓形从体,以奉百事谓之弱。”卷五十九引《墨子闭气行气法》说:“凡欲行气,先安其身,而和其气,无与气争。若不安和,且止;和乃为之,常守勿倦也。”是非常细致地说明了“柔弱”和“气”的关系。在《七部名数要记·九守》第九篇中又说:“圣人持养其神,和弱其气,平夷其形而与道沉浮;如此,则万物之化无不偶也,百事之变无不应也。”是更进一步地强调了“和弱其气”,也就是“柔弱”在修养方面的作用。  在道教戒律中,也以“柔弱”作为他们的主要条例。他们一要奉行“柔弱”:在《道教五戒十善》中以“忍性容非”为第四善;《老君二十七戒》中以“行无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动”为最上三行;《老君崇百药》中以“体弱性柔”为一药。相反的,他们以“刚强”为戒。《化胡经十二戒》中说:“戒之勿刚强,当可自屈折,强者必先摧,刚者必先屈”;《老君说百病》中认为“以力胜人”、“语欲胜人”都是百病之这又是他们在立身处世方面发挥了老子的“柔弱”思想。

48、又如亚里斯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一统欧州2000余年,是为当然的可道,几乎的恒道。但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从大量的天文观察中发现了“地心说”的种种不是之处,虽然想了种种办法予以修订,以致于所谓的“本轮”、“均轮”增至80多个,天文计算繁复无比,但无济于事。人们这才逐渐地认识到,地球可能不是宇宙的中心,宇宙的中心可能是太阳。哥白尼即在古希腊持“日心说”学者和同时代学者观测的基础上,创立了“日心说”理论,解答了众多“地心说”解答不了的天文学问题,是可道,并最终淘汰了非恒道的“地心说”。

49、狮子率领的羊群战斗力远胜由绵羊率领的狮子。——亚历山大大帝

50、有意义的战斗胜过无意义的生活。——乔治·帕顿将军

51、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描写战争的古今名言(没什么比中了弹却安然无恙更让人兴奋的事情了。丘吉尔名人名言)

52、 高处不胜寒,的确如此。《道德经》是智慧的经典,幸福的源泉,《道德经》的太有高度了,以至于很多人看不懂,无法体会老子的智慧。

53、小国寡民,小国是指规则,寡民是指能量。一个小规则里面住者一个小小能量。用科学的语言表达就是,一种能量对应一种属性,遵守一种规则。每一种能量都是其独一无二的功夫,比如,无线电波、光波、等等,宇宙的能量平时是“虚”的,从来不使用能力(虽有甲兵无所陈之),所有的能量都静静地守候着,从不随意行动,宇宙中地各种各样的规则与规则混杂在一起,可是,从来不会发生问题,比如,Fm8是杭州交通电台,fm107就是上海东方电台的流行音乐台。红外线与紫外线也是一墙之隔,这就是宇宙的能量“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之老死不相往来”。

54、    如果没有暴力,自由契约,老百姓跟官府做交易,民众交税,换官府的公共服务,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自然没有剩余。自由如果到了100分,连政治自由都给老百姓了,那么法酬为零。统治者要是不老实,贪污受贿,吃剩余,民众可以把他选下去。

相关句子

关于宽容的事例论证(29句)

关于宽容的事例论证 1、他俩越来越虚弱,直到有一天,老人奄奄一息。“你走吧,别管我了,”老人忿忿地说,“我不行了,你还是自己逃生吧。” 2、教育者们已经知道我们正处于前……

关于历史的名言(79句)

关于历史的名言 1、戴高乐:1500年来,法国就已习惯于一个大国的地位,要求所有的人,首先是他的朋友们,不要忘记这一点。 2、海潮狂暴得像个恶魔,翻腾的泡沫,失去了均衡的节……

关于家的经典语录(42句)

关于家的经典语录 1、家是什么?冷不丁的,常常会这么问。能避风能遮雨有灯光有温暖的地方就是家。 2、有人说:家是一张床,在你累的时候可以躺上去,美美的睡一觉,在你醒来时……

关于教师的座右铭(62句)

关于教师的座右铭 1、有梦才会有期望,有期望才会有拼搏,守住自己的梦,勇敢地走下去,你就会比别人提前到达成功的彼岸。 2、班主任工作就如大禹治水,反靠堵塞行不通,重在疏……

关于实践的优美语段(43句)

关于实践的优美语段 1、人生就像一条河流,快乐和悲伤是河流的两岸;人生犹如一幅的画卷,冷色和暖色的交织才成就画的璀璨夺目;人生就如一支乐曲,快慢缓急,才涤荡出震撼人……

关于生命的名言名语(87句)

关于生命的名言名语 1、——谢觉哉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2、认清生命的实质。生命的实质就是现在。就是自己现在这一刻,需要……

关于理想的名人简短事例50字(80句)

关于理想的名人简短事例50字 1、一场严重车祸,让胡歌身体出现80%的灼伤,多么致命地打击。于烈火中炼成钢,塑造了一个个深入人心的角色。 2、看那些有着相似经历的人,对着同……

关于积极进取的名言名句(99句)

关于积极进取的名言名句 1、 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陶行知 2、对于害怕危险的人,这个世界上总……

关于珍惜时间的议论文(96句)

关于珍惜时间的议论文 1、我们总是那么可笑——总是幻想着明天,怀念着昨天,可对今天而言,漠不关心,任其飞逝,少了些许努力。数小时前,它是昨天的明天,令人向往。数小时……

关于环保的知识内容(46句)

关于环保的知识内容 1、27新环保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D)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动物容易传染疾病,狂犬病、疯牛病、艾滋病以及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