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的作品主要体现了什么思想(37句)

2023-08-07 07:37:17 阅读:

莎士比亚的作品主要体现了什么思想

1、秀洲中学是教会学校,教学抓得很紧。初时,校长是美国人窦维斯博士,全校每天早操,他都亲自带领。窦师母曾经是朱生豪的英语教师,教学认真,要求严格。由于基础扎实,秀州学生的英语水平一般都比较高。生豪对英语的兴趣极其浓厚。放学回家之后,总是反复诵读,也唱英文歌,音调铿锵,歌声嘹亮。姑母说他讲话象蚊子叫。可唱起歌来,那股劲头儿不知是从哪儿来的。

2、当然有些受欢迎的作家的作品也会受到文学评论家的轻视,但是莎士比亚就不同了,文学学者都不遗余力地赞扬他的作品。世世代代的戏剧家都研究他的作品,企图获得他的文学气质。正是因为莎士比亚对其他作家有巨大的影响和不断受到大众的赏识,才使他在本书中获得相当高的名次。

3、因此,“时间与地点的统一”最终在一个半世纪以来决定了批评人士的想象。根据“时间的统一律”,在理想情况下,戏剧所展现的内容本身发生的时间,就应当与我们观赏这些内容所用的时间一样(例如三个小时);或者说最多不超过一天。这里的目标依然是纯净和影响的统但是新加入了可信度的问题。我们知道,在这三小时时间内,并没有发生总共长达五年的事件。“地点的统一律”与之相似。如果我们的戏剧从亚历山大拉开序幕,然后场景跳转到罗马,那么这就与人们的信任度产生了极大的张力。我们知道,我们坐在剧场的座位中时,并没有突然离开亚历山大前往罗马。这种推理过程居然对批判思维产生了强烈与漫长的催眠作用,这在我们看来难以置信。但是与其他许多艺术评判标准一样,与“形式”的理念相结合,它就会变得神圣不可侵犯。若要攻击艺术的“形式”(或者说攻击许多人心中等同于“形式”的事物),就仿佛是在攻击“美德”。通过运用常识快速分析“诗学幻象”,约翰生彻底破除了横加于其上的标准。他指出,我们坐在特鲁里街戏院的座位中观看戏剧时,如果我们有能力想象自己就位于亚历山大的话,那也不费什么劲就能想象我们在前往罗马。有时,其他人也小声谈到了类似事情。但是没有人会过多注意。约翰生的做法如T.S.艾略特所言,“只有约翰生才能做到”。他做的效果非常好,以至于六十年后,司汤达在《拉辛与莎士比亚》(1822)中,还借用约翰生所写的,并将其融入自己的“浪漫主义宣言”。(莎士比亚的作品主要体现了什么思想)。

4、⊙文章选自《三联生活周刊》总第877期,版权归本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莎士比亚的作品主要体现了什么思想)。

5、4月23日,对于世界文学领域是一个具有象征性的日子,因为塞万提斯、威廉·莎士比亚和加尔西拉索·德·拉·维加都在1616年的这一天去世。此外,4月23日也是另一些著名作家出生或去世的日子,如莫里斯·德律恩、拉克斯内斯、佛拉吉米尔·纳博科夫、约瑟·普拉和曼努埃尔·梅希亚?巴列霍。

6、主要有《亨利四世》、《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重要作品。

7、这部剧作成于16世纪末期,正值文艺复兴开始萌芽,封建制度趋于瓦解的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作为一支新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把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带入了历史,在这一时期集中表现为人文主义思想。

8、不可否认的是,一百多年的发展使我们与世界戏剧渐行渐远,逐渐成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可以作为经典的中国话剧作品寥寥可数,可以永续流传的作品更是寥若晨星,我们的戏剧作品还局限在表现一个思想概念或者褒扬一个可以作为标杆的好人。我们过去和现代的剧目在创作中或多或少带有思想的制约和表现手段的束缚,没有心无旁骛地追寻戏剧的本体,没有更多地去关心人本身,对剧中人物心灵深处的挖掘更是付之阙如。试想一下,我们有哪部剧作像《马克白》那样,对人内心深藏的欲望进行过解剖?有哪一部剧作像《哈姆雷特》第三幕那样,对母子关系做出那样残酷的揭示?我们的剧作更不曾有过像《李尔王》中李尔那样绝望情绪的表达。既然我们没有这样的剧作,而我们又认为莎翁是我们戏剧创作的榜样,那就应该将他的剧作当成我们戏剧人甚至是全民族的宝贵财富。

9、“整个宇宙”,这是个多么雄心勃勃的词。莎士比亚的作品当然是浩瀚的。他的剧本里不仅有政治与历史,还有自然科学(统计显示,他描写了超过200种植物和130种动物),涉猎过服装、烹饪,研究过占星术、炼丹术以及军事战略战术。但这些知识不能确保他不会过时。也许更为重要的是,他创造了人:他刻画了英国人、欧洲人和美洲人,塑造了丰富和普遍性的人,创造了诸多各异的人性和人格,洞察了人的内心世界与思想情感,思考了人生的真谛。某种意义上,正如哈罗德·布鲁姆所说,“正是莎士比亚创造了我们”,或者说,“是这些形象创造了我们”。莎士比亚的作品能够成为经典,也在于其陌生性(strangeness)。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初次阅读他,都会感到是在接触一个陌生人,产生一种“怪异的惊讶,而不是种种期望的满足”。阅读莎士比亚的体验,在任何国家与任何时代都是新鲜的。他的天赋,体现在一种无法同化的原创性,极少有人能够像他的作品那样,提供着终极意义上的戏剧原型。

10、与此同时,他还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等悲剧3部,作品虽然有哀怨的一面,但是基本精神与喜剧同。

11、他痛感理想难以实现,创作由早期的赞美人文主义理想转变为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二时期(1601—1607),又称悲剧时期。他写出了《哈姆莱特》(1601)、《奥瑟罗》(1604)、《李尔王》(1606)、《麦克白》(1606)和《雅典的泰门》(1607)等著名悲剧。《奥瑟罗》中出身贵族的苔丝狄蒙娜不顾父亲和社会的反对,与摩尔人奥瑟罗私下结婚,表现了反对种族偏见的主题,而导致他们悲剧的原因不仅是奥瑟罗的嫉妒,而且是以伊阿古为代表的邪恶势力的强大。

12、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当时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13、镜子说与摹仿说虽然有相似的内核,比起摹仿说,莎士比亚的镜子说有新的发展,那就是艺术不是对自然的单纯摹仿,而是一种能动性的创造,它应该创造比自然更真更美的图画。他认为真与美的统一乃是艺术永恒的生命。

14、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走向成熟,人文主义理想同社会现实发生激烈碰撞。

15、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是:《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和《皆大欢喜》。

16、他追求整体的本质,受到了批评家的攻讦,因为批评家根据更具体的原则作出判断。丹尼斯与莱默尔认为他笔下的罗马人并不足以体现罗马人的特点,而且伏尔泰批评他笔下的国王并不完全是高贵的人物。丹尼斯认为,罗马元老院元老米尼聂乌斯居然是一位丑角,这令他十分气愤;而(《哈姆雷特》中)丹麦的篡位者则被塑造为酒鬼形象,这也许也让伏尔泰认为破坏了体面。但是,莎士比亚总是让性格决定意外的事件;而且如果他刻画出本质特点,就不会太过关心额外的、偶然的区别……他知道,罗马拥有各种性情之人,其他城市亦是如此;他希望刻画一个丑角,于是便在元老院中物色这样的角色,因为元老院中必然找得出。他喜欢对篡位者和杀人凶手不仅突出其面目可憎的形象,而且刻画出为世人所不齿的形象;因此,他在这个人物的特点中又加入了醉汉形象,并且他知道国王也像普通人那样嗜酒,知道美酒自然也能对国王产生影响。上述指责就是这些格局狭小的人提出的吹毛求疵之举,无论是诗人还是画家,他们都会忽视田野与环境中的细微差别,他们一心追求的是令人满意的人物形象,会忽视布料上的褶子。

17、《麦》剧写苏格兰大将麦克白受女巫诱惑,在野心和夫人的驱使下,杀君自立,后终日被噩梦纠缠,神思恍惚。其妻也发狂自杀而死。最后王子率兵讨伐,麦克白兵败而死。

18、剧中可以看到冲突是两个家族之间的仇恨与对抗,但两家大规模的直接冲突到第三幕时已经基本结束、三幕二场以后,剧情开始转向朱丽叶家庭内部的斗争。悲剧的主要冲突是罗密欧、朱丽叶的爱情与两家仇恨的对立,是人道主义与中世纪封建道德的冲突,是新世界与旧世界的冲突。

19、莎士比亚对世界戏剧具有全方位的影响,据笔者调查,戏剧发达国家的戏剧专业教学中,莎士比亚剧目都是必修的教学内容。在我国戏剧专业教学中,几乎人人会念《哈姆雷特》独白:“生存还是死亡……”从中央戏剧学院到上海戏剧学院,从最北边的吉林艺术学院到最南边的云南艺术学院,还有南京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在这些中国著名艺术院校戏剧表演导演专业中,除了毕业剧目或对外交流的需要,以及个别教师或学生偶尔为之外,居然没有一个艺术院校将莎剧列为必修内容,戏剧文学和舞台美术专业亦然。笔者在长期教学中还了解到,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几乎都没有对莎剧进行过系统阅读,对莎剧的了解基本来自于偶尔观看莎剧的演出。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为什么戏剧发达国家的戏剧专业都将莎剧作为必须的教学内容,而我们这样具有一百多年话剧历史的国家却付之阙如?可以解释的原因也许是教师不仅缺乏对莎剧的了解,更缺乏对莎剧重要性的认识。几十年形成的教学习惯,使教师选择自己熟悉的剧目进行教学,毕竟长期以来口头上熟悉,实际上并不熟悉的莎剧存在解读层面的风险。加之在教学中求新求变、考虑观众效果、希望尽快出成果的思维方式,会觉得相比一些现代剧目,几百年前的莎剧是一种陈旧的思想表达和过时的戏剧表现方式。当然也不排除教学者和学习者对莎剧的高度尊崇,以至于将排演莎剧视为畏途。客观地说,莎士比亚戏剧的价值还远没有被我们认识到,它在教学中的价值更没有被认识。

20、  也许应该说,莎士比亚的剧情如果确实具有某种独特的超时空魅力的话,那首先得力于他有一双慧眼,在英国和外国其他作家创造的情节中发现了适合舞台的因素。现有莎士比亚剧本中不可考的东西,和他那无从考究的非语言表达,将永远留下一块空白,而这也恰恰为各路舞台艺术天才提供了一个广大无边的演练场。

21、对写作者而言,来自同行与前辈的阅读影响是巨大的,布鲁姆说他们是一座迷宫,而他有这个能力带读者去穿越:

22、(▲霍雷肖、马塞勒斯以及哈姆雷特遇到了哈姆雷特父亲的鬼魂)

23、比如,《亨利四世》展现的是国内局势动荡的画面,贵族们联合起来反叛国王,但叛乱最终被平息;王太子早先生活放荡,后来认识错误,在平定内乱中立下战功。剧作中,历史事实和艺术虚构达到高度统一。人物形象中以福斯塔夫最为生动,此人自私、懒惰、畏缩,却又机警、灵巧、乐观,令人忍俊不禁。

24、1756年,《莎士比亚作品集》终于出版面世,全名为《八卷本莎士比亚戏剧作品集,由塞缪尔·约翰生作注》。印数一千,一时间洛阳纸贵(订阅者近千人,出版之后他们都拿出收据来取书),几乎立刻出了第二版。

25、《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篇幅最长、也最难理解的经典之作。较之《奥瑟罗》,《哈姆雷特》几乎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找不到很明显的艺术思维痕迹。虽说克劳迪斯是“脸上堆着笑的万恶的奸贼”,但他在剧中并不起主导作用,也不曾发现或玉成什么,因此算不上是隐性艺术家。在该剧中,真正具有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人物是哈姆雷特。正如黑格尔所说,哈姆雷特是一位“自由的艺术家”①,是一个最接近莎翁艺术灵魂的人物形象。

26、这一时期,他写的历史剧包括《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上下集)(1597—1598)和《 亨利五世 》(1599)等9部。剧本的基本主题是拥护中央王权,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

27、我们戏剧一直习惯表现一种内心纯洁的人物,这样的人物明显具有思想正确的属性,但却不具备现实环境中人性的属性,我们已经不习惯甚至是不会探究人物幽暗的心理和复杂的内心冲突,而莎士比亚剧作提供了探索人物内心复杂性的最好范例。我们可以看见马克白夫妇、伊阿古、夏洛克、哈姆雷特、李尔等一系列人物内心深刻复杂的矛盾冲突,可以看见更多的人物在面临重大抉择时的摇摆不定;而我们的戏剧除了“男怕李石清,女怕周繁漪”值得炫耀以外,大量的人物都是以一种单向度的面貌出现,我们的戏剧总是表现一个完美无缺的人怎么去解决别人的问题,总是一个好人去启蒙一群人,或者一个带着圣人光环,具有某种“神”性的人物去感化教育一群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不见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具有的那种人性的复杂和内心的不宁静。

28、  莎士比亚的诗当初的确是写给普通人看的,只是今天以英语为母语的普通读者已经感觉不到那种亲切了。其猥亵双关语的匠心,英国人要等到一位帕特里奇老先生为他们启蒙方才学会领略。然而,需要解说的说笑毕竟难引人发笑。所以乔治·斯坦纳谈到莎士比亚的诗歌时说:“脚注越做越长,词汇表越来越不可少……诗歌就失去了最直接的冲击力。”

29、ButnosuchrosesseeIinhercheeks;

30、  人们可能会说诗歌的各种比喻不能板上钉钉似的一一坐实。别说外国人,就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也会看出莎士比亚诗行不同层次的含义,做不同的解释。然而,对于翻译者,解释越多,反而越不容易把握其丰富性。双关语完全是利用一种语言的发音,译出来,或者彻底黯然失色,或者全靠译者另起炉灶。也就是说,莎士比亚在外国所取得的文学成就,必然取决于译者对他的成功再现。很多国家的文学史上都有这样的例子,译者在为本国读者重现年代久远的外国作家时,也给了他们新生。

31、在《雅典的泰门》中,有一段有名的独白——“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东西,只要一点点,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32、  其中的道理可能是这样的。观看一个不熟悉的剧本的演出,导演给我们什么我们接受什么。观看是了解和理解故事情节和舞台形象的过程。一旦通过演出或阅读熟悉了剧本内容,再次观看,观众不再是被动聆听不曾知晓的故事,就具备了至少一项“二度创作”必备的条件。观众具备条件质疑导演的舞台行动的所指是否准确,意即他对原初剧本的翻译是否能做到“信”“达”“雅”。一个剧本常演常新,可能产生这样的结果。观众一边看台上别人的阐述,一边对比自己的剧本阅读理解。对于想象更活跃、舞台经验更丰富的观众,甚至是对比自己没有展现在舞台上的导演构思。这样的观看就不再是被动的、单方向的接受,而接近于双方切磋。

33、朱丽叶的表哥提伯尔特和罗密欧的朋友茂丘西奥都命丧黄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性格急躁、脾气大,动不动就与他人发生纠纷,茂丘西奥如果肯听班伏里奥的劝,怎么可能命丧提伯尔特剑下?提伯尔特若肯见好就收,息事宁人,又怎会被愤怒的罗密欧杀死?

34、莎士比亚的主要成就为戏剧,其创作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35、“隐性艺术家”与“隐含作者”是不是局部与总体的关系呢?在笔者看来,“隐性艺术家”是由“隐含作者”创造出来的一种形象,其关系好比是儿女与父母的关系;前者虽源于后者,但双方是相对独立的,不是局部与总体的关系。事实上,“隐性艺术家”属于作品的一个构成要素,它们与作品整体构成局部与总体的关系。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出“隐性艺术家”与“隐含作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36、后台回复“读书计划”,一起培养阅读习惯~读书,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相关句子

居里夫人的故事50字(58句)

居里夫人的故事50字 1、位于荣吉大街的新明大戏院,始建于光绪年间,名家谭鑫培、杨小楼、梅兰芳都曾在此登台献艺。那天园内刚走红的刘汉臣正上演《济公传》,五姨太看得目不转……

感恩老师的作文100字(41句)

感恩老师的作文100字 1、老师不仅对我学习生活关心,在教育方面也给了妈妈很多帮助。妈妈有时候嫌我不听话的时候,就给袁老师打电话。我偷听过,听着妈妈的语气从生气慢慢的变……

20句赞美老师的古诗七言诗(55句)

20句赞美老师的古诗七言诗 1、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凌乱)。相与枕藉(相互靠着)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已经显出白色)。(20句赞美老师的古诗七言诗)。 2、千古江……

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31句)

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 1、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2、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____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3、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

描写冬天景色的诗句(78句)

描写冬天景色的诗句 1、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宋·杨万里《观雪》 2、飘零的雪花飞飞扬扬地洒落在屋顶上,凄厉的寒风打着旋儿吹进人的衣襟。诗句描绘了寒冬里雪……

描写春天的语句摘抄(80句)

描写春天的语句摘抄 1、在春天里,动物们也从沉睡中醒来。小草开始发芽了,大地上到处都显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一眼望去,到处都是一片绿景象,就像一幅水彩画。 2、来到公园,……

风华正茂的意思解释(49句)

风华正茂的意思解释 1、既然他们要挂机,她便退了队伍,重新换了个地图挂。 2、“应该知道吧,毕竟缠了他大半年的时间。”柳絮握紧酒杯一饮而尽,“即使被骂倒贴,被说舔狗,可……

赞美祖国的现代诗词(4句)

赞美祖国的现代诗词 1、拿什么爱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是无比温暖的家 为祖国分忧 为祖国奋斗 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报效我的祖国 这一生无论怎么活 2、这首诗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摹了如画……

爱国的诗句小学(20句)

爱国的诗句小学 1、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2、祖国祖国,我爱你,奥运圣火燃放心里,中华福娃欢天喜地,2008北京必定胜利。祖国祖国,我爱你,海峡两岸唇齿……

爱国的古诗长篇(21句)

爱国的古诗长篇 1、 我是一个凡是所涉及到的事物都喜欢弄个水落石出的人。而有的事物未能分出青红皂白,这是能力所限,力所不逮,并非我停止了探索的脚步。 2、我的祖国,我深……